第237章大結局+完結感言(5)
關燈
小
中
大
第237章大結局+完結感言 (5)
虛師太的事情太嚴重,嚴重到影響了伯爵府子孫前程,老太太對她有點不滿和怨言也能理解。畢竟大家立場不同,想的問題也不同。
”老太太這些年也不容易。“永芳小聲的說了這麽一句。對於老太太,永芳心裏頭是感激的。同樣對於靜虛師太,永芳心裏也是感激不盡。也因此她希望這兩位老人都能好好的。放下彼此的心結,愉快的度過晚年。
靜虛師太長嘆一聲,拍著永芳的手,道:”你說的不錯。那麽大的一份家業,大哥去的早,全都壓在她一個女人身上。稍微軟弱一點都不行,這些年也是難為她了。兩個兒子都不太成器,如今聽說永禮倒是不錯。“
永芳笑著點頭,說到這個,永芳也很高興。”大哥的確很不錯。如今在吏部歷練,等過個兩三年,或許就要謀求外放。“正牌子進士出身,又是伯爵府嫡長孫,只要不犯政治上的錯誤,前程絕對看好。
”那就好,那就好。“靜虛師太少有的激動。她畢竟出自伯爵府,自然希望伯爵府一切都好,越來越好。
自此,靜虛師太便在皇家別院住了下來。華春忙著給皇帝調養身體,靜虛師太則是每日跟上班似地,準時去皇帝那裏講習佛法,又準時出來,絕對不會多留一刻鐘。皇帝都快死了,在死之前能夠看到心頭那顆朱砂痣,已經可以說是滿足了他的心願。再多的要求,那就是癡心妄想。
外面的好消息也很多。七月十五五王爺叛亂,到七月二十五平叛,前後十天。但是這十天內死的人數以萬計。尤其是宗親貴族,在這一次死傷慘重。皇帝得知具體的死亡名單和數字後,當時就吐了一口血,接著昏迷過去。要不是華春之前為皇帝調養了身體,只怕皇帝這次真的要死翹翹了。同上一次一樣,華春給皇帝紮針,或許是因為見了靜虛師太,皇帝的求生意志強烈,因此這次昏迷沒有上次嚴重。紮完了針,皇帝就醒了過來。醒來後皇帝傳旨,要追封那些過世的皇族宗親,若是家族人口沒死絕,找出嫡出的子孫來封爵。若是死絕了,就從別的房頭過繼一個,總之不能讓犧牲在這場災難中的宗室斷了根。至於五王爺死一萬次也難消皇帝心頭之恨。先是貶為庶民,接著除籍,然後下令淩遲。
這話一出,朝堂嘩然。關鍵不在除籍,而是淩遲。本朝開國有感於前朝的嚴刑峻法逼迫老百姓活不下去。因此本朝太祖開國的時候,就明文規定廢除淩遲,包括各種肉刑。比如割鼻,挖眼之類的嚴酷刑法全都廢除。如今皇帝氣得糊塗了,要對一個曾經的王爺施以淩遲,而這人還是皇帝的兒子,史書上會怎麽記載?除了對皇帝討伐之外,他們這些做臣子的也會被討伐。只能說臣子無能,不能勸解皇帝,才讓皇帝昏聵到對兒子實施淩遲。史筆如刀啊,大家做官不就是為了身前利,身後名。又怎麽可能答應皇帝這種昏了頭的決定。因此所有朝臣反對。不過就是處死,辦法多了去了,白綾,匕首,毒藥,絞刑,斬首,樣樣都可以,就是不能淩遲。明著反對太祖定下的規矩,這個壞頭開不得。要不然後面的皇帝有樣學樣,對大臣也這麽幹,那大家還要不要做官了。反正你皇帝再大,也大不過太祖的規矩,大家這麽對著幹吧,不怕皇帝廷杖。廷杖還更好,立馬就出名了,那多實惠。大臣們可是眼巴巴的求著皇帝廷杖的,趕緊廷杖吧,皇帝成了昏君,大臣就成了名臣。性命還無恙,這種一本萬利的買賣,不幹就是傻子。
大臣的們的心思皇帝門清,可是皇帝那口氣不出,皇帝就不爽。皇帝不爽,那大家也別想爽快。可是事情不能這樣膠結,總要有個解決的辦法吧。
辦法沒有,消息倒是有一個。少齊從京城帶來一個消息,五王爺死了。人一死,萬事皆了,總不能舀屍體來淩遲吧。朝臣們松口氣的同時又有點失望,五王爺死的太不是時候了,怎麽著也該等到皇帝廷杖後才死啊!大家都做好了留名青史的準備了,結果主角不配合,直接給你來個一死了之,真是死的不是時候。
皇帝也很不痛快,老五那個豬狗不如的東西,怎麽能就這麽死了,皇帝心裏那口氣還沒出了。於是皇帝多疑的性子就開始發揮作用了,很是懷疑少齊。不會是少齊故意讓五王爺死的吧。少齊指天發誓,五王爺本身就要死,不死也得死,跟他半點關系就沒有。當初少齊帶兵進京城,五王爺先是負隅頑抗,接著萬念俱灰,刎頸自殺。卻被下人救了下來。少齊一開始要太醫全力救治,總算勉強救活。後來得知朝堂因為如何處置五王爺的事情都吵翻了,好嘛,少齊是一句話沒說。只是在謀士面前表達了一下對朝局的擔心。於是謀士心領神會,稍微暗示了一下太醫。太醫自然心知肚明。於是五王爺很快就死了,傷重覆發而死,死的不能再死。
也因此少齊完全可以理直氣壯的在皇帝面前說五王爺的死和他沒關系。他連嘴皮子都沒動一下,再怎麽懷疑也不能懷疑到他頭上。
皇帝一口氣出不來,於是就要對從逆人員嚴肅處理。該殺頭的殺頭,該抄家的抄家,該流放的流放。經過此事,京城勳貴起起落落,幾家歡喜幾家愁。
等將該處置的人員都處置完畢後,被損毀的皇宮也收拾的七七八八。因為當天的一場大雨,皇宮幾處主殿群落完整無損。火燒的主要是西北邊的一些建築群落,不算太要緊。皇帝帶著大臣禁衛浩浩蕩蕩的啟程回京。少齊最為主要成員,自然是要時時跟在皇帝身前,半點不得閑。
不過少齊在回京之前總算是抽出時間來和永芳見了一次。整整過了十多天,永芳這才見到少齊。兩人都很激動,永芳顯得外放一點,而少齊則比較內斂。少齊時間有限,外面還有很多事情等著他處理,不能多留。永芳有很多話要和少齊說,可是得知時間有限後,永芳卻不知道該說什麽才好。
最後兩人坐在一起,永芳依偎在少齊懷裏,兩個看著夕陽,說著家常。大寶如何,二寶如何,靜虛師太如何。至於朝堂,至於皇帝,至於外面的大事一概不說。這樣的相處顯得輕松又溫馨,讓少齊緊繃了十幾天的神經也跟著放松下來。永芳見少齊睡著了,保持著礀勢和少齊相互靠著。看看這個男人一聲風塵,滿臉胡子渣渣,臉頰瘦削,皮膚黝黑,五官猶如刀刻一般。即便是在睡夢中,男人的眉頭也是皺起來的。
等少齊睡熟之後,永芳便將李萬三叫來問話。李萬三見屋中情形楞了下,永芳笑道:”不要緊。世子爺太累了,這會放松下來,讓他好好睡一覺。咱們說話小聲點,他不會醒來的。“
李萬三點頭明白。
永芳要問的是安王和少峰的情形。李萬三告訴永芳,安王在七月十六這一日就醒來了。得知月姨娘被侮辱,後又被少峰殺了,當時氣得差點又昏迷過去。安王指著少峰大罵,少峰就和安王對罵。少峰這人很混賬,很不著調,但是還沒豬狗不如到對安王動手。就是給他刀子,他也沒弒父的勇氣。少峰的辦法就是將安王看守起來。至於少鴻,也只是受了點皮肉之苦。
五王爺那裏,因為少峰的靠攏也就沒對安王動手,如此安王因為少峰便保住了一條性命。
後來少齊進京,過後少峰‘暴病身亡’,至於是什麽病,沒人會去追究。關鍵在於少峰必須死,他死了少齊還可以遮掩一二,只說暴病身亡。他要是不死,皇帝就一定會清算他從逆之罪。那麽少峰的下場更慘。少齊如此做,一方面兩人是兄弟,另外一方面也是為孟二奶奶和淳哥兒著想。要是淳哥兒有一個亂臣賊子的父親,那麽淳哥兒這輩子算是徹底完了。
即便少齊真的做了皇帝,少齊也不能推翻開成帝對這次事件的定性。亂臣賊子就是亂臣賊子,不過是罪名輕重的問題,而不是誰無辜不無辜的問題。所以為了大家,為了淳哥兒,為了安王府,少峰死得其所。
永芳沒有追問細節。細節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永芳嘆息一聲,少峰就這麽死了,還真是便宜了他。但是永芳也很清楚,這是最好的結局。永芳得了消息後,就讓常嬤嬤去和孟二奶奶說一聲。這十多天來,孟二奶奶晚晚睡不好,就是糾結著京城的局勢。如今少峰這個禍害死了,想來孟二奶奶也能出口氣。
孟二奶奶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意外的顯得很平靜。哦了一聲,然後說了聲感謝大嫂的話,就將常嬤嬤打發了出去。孟二奶奶將自己關在屋裏坐了半個時辰,半個時辰後紅著眼睛出來,交代一番。所有二房的人都換下顏色鮮亮的衣服,全都穿上孝服。如今人在別院,不方便置辦靈堂,但是該做的也要做。
孟二奶奶抱著淳哥兒,神色平靜。人死了也好,總比活著禍害人要強。如今就剩下孤兒寡母,想來少齊和永芳也會善待他們兩母子。淳哥兒的將來也有所保障。在無人的地方,孟二奶奶暢快的笑了一回,笑夠後,在人前她就是正兒八經死了丈夫的女人,悲傷無措可憐。這輩子跟著兒子過,其實也挺好的。
七月二十九這一天,皇帝啟程回京。八月一日大朝會,明旨下發對所有從逆人員的處置決定。至於首犯五王爺,除籍,鞭屍一百。這是皇帝和大臣們討價還價的結果。本朝太祖又沒有規定不能鞭屍,於是皇帝就鉆了這個空子。至於五王爺一脈的人,兒子全部處死,孫子輩的全部貶為庶民。女眷絕大部分處死,留下幾個人照顧孫子輩。
按理說處決犯人之後,就該是賞有功之臣。少齊算是首功,更應該重重的賞。可是皇帝並沒有下旨賞賜,這就讓大臣們疑惑了。皇帝借口身體不行,過了初一的大朝會就請假不上朝。皇帝身體不好也是事實。
而且除了賞賜有功之臣外,最為要緊的就是立太子。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來皇帝沒多少活頭了,要是再不立太子,那可是禍亂之源。五王爺為什麽造反,不就是想做皇帝。要是皇帝早點立太子,五王爺未必會造反,皇上也就不用死那麽多兒子孫子曾孫子。
五王爺這次叛亂,諸位皇子幾乎死絕了。年齡大的就剩下安王一個。年齡小的也就剩下十三皇子和十五皇子。安王那身體只怕連皇帝都不如。偌大一個國家,總不能立一個短命鬼皇帝。大臣們自動的排除了安王。於是目光就落在了十三皇子和十五皇子。
丁家這下子鬧騰起來了,女婿有可能做皇帝,這是多麽美好的事情。丁家發動所有能夠發動的力量,勢要讓十三皇子坐上皇帝寶座。就是丁晚晴也不安分,整日裏往各家勳貴串門,其目的不言自明。至於十五皇子,他的出身和十三皇子比起來更是不如,加上他最小,沒人看好他。於是十三皇子就成為太子的最熱門人選。一時間皇帝那裏,全是各種請立太子的奏折,大家異口同聲請立十三皇子為太子。
皇帝一本都沒看,只問了句湯福,”內閣可有人上本請立太子?“
”還不曾有。“
皇帝暗罵一句老狐貍。內閣大佬們不動,皇帝可等不及了,他這身體說不定什麽時候一口氣沒上來就死了,到時候朝中定會大亂,那他這些年的安排豈不是白費了。於是皇帝先是召內閣成員談話,談話內容不知,總之肯定是和立太子有關。接著皇帝又召派湯福去安王府看望安王爺,又將少齊召進宮說話。說話內容同樣不知。
永芳心裏淡定的很,皇帝的意圖她已經猜測出來,如今要等的就是看皇帝何時立儲。不過看看少齊,這位未來要做皇帝的人,比永芳還淡定,每天該做什麽就做什麽。要嗎就在皇宮,要麽就在三大營,要麽就在安王府。和以往的無數個日日夜夜相比較而言,真的沒區別。但是真要說區別還是有,安王府的守衛增加了,有很多生面孔。少齊身邊明面上的侍衛也增加了,有好幾個華春告訴她,全都是一流高手。而且華春還打探出,暗地裏的守衛不小二十個。分三班跟著少齊,確保少齊不會出現任何危險。
永芳迥然,這些人什麽身份?是皇帝的暗衛嗎?看來皇帝真的很看重少齊,是非要立少齊為太孫,這世上除了死亡,誰也擋不住皇帝的決定。
八月二十八,皇帝上朝。面對洶湧的朝臣們,面對請立十三皇子為太子的呼聲,皇帝視而不見。直接將他的決定拋了出來。當朝臣們聽到立安王為太子的時候,傻了。安王名分上是活在世上的皇子裏面最為年長的,母族身份高貴,妻族身份也很厲害,立他為太子,在大義名分上半點問題都沒有。可是安王那身體能行嗎?就安王那樣,只怕皇帝還活著,安王就死翹翹了。
結果還沒等丁大人那派人馬出言反對,主要是不好措辭,總不能直接說安王要死了吧。內閣首輔表態了,支持皇帝的決定,皇帝的決定正確無比。緊接著內閣其他成員也都紛紛表態支持。擁立十三皇子的人都傻眼了,這是什麽狀況。
接下來又是一個重磅炸彈,不僅要立太子,還要立太孫,立宋少齊為太孫,理所當然。如此,眾人才明白皇帝的這盤棋原來重點是在宋少齊身上。宋少齊好啊,比安王靠譜多了,身體健康不說,最重要的以他的能力完全勝任皇帝這份工作。
好嘛,原來皇帝下了很大一盤棋,聰明的人很快就反應過來了。皇帝這盤棋都下到最後幾步了,絕對沒有翻盤的機會。反對有什麽用?安王名分上好無異議,比十三皇子好多了。加上又立了太孫,即便安王立即死了,也沒關系。
朝堂通過皇帝立太子和太孫的決議,緊接著便明發旨意,昭告天下。欽天監選日子舉行立太子和太孫大典,務必盡快。禮部全權操辦立太子和太孫大典,務必每一個步驟都符合禮儀。務必讓安王和少齊的身份名正言順,絕無異議。
永芳得知少齊被立為太孫的消息,表情很平靜。早就知道的事情,實在是激動不起來。反觀少齊,這人也很平靜,雖然沒人的時候,尤其是在床上的時候也激動了兩把,但是在人前,那絕對是半點錯誤,半點激動也無。還一再口口聲聲的說他的德行不足以成為太孫。誰會當真,只當他是必要的謙虛罷了。這個大家都懂,總是要謙虛一下的。
再看安王,被天下掉下來的餡餅砸中,那種激動心情難以言表。永芳看著,生怕他激動過頭了,沒撐到立太子大典就沒了。顯然和她這麽想的人不止一個。從明發旨意那天開始,三個太醫常駐安王府(等立太子大典過後,方能搬進東宮),名貴藥材流水一樣送到安王府來。什麽百年人參,靈芝,雪蓮,什麽補身體就用什麽。至於用了大補之物後,安王還能不能撐住,估計沒多少人關心。唯一需要保證的就是安王要活到大典舉行之後才能死。就是只剩一口氣,也要死在大典上面。
估計安王也清楚自己的使命,反正遲早都是要死的,不如死的更尊榮,更名譽,更加光輝。以太子身份下葬和以親王身份下葬,那絕對是兩個待遇。就是史書上的待遇都是天差地別的。安王很配合太醫,太醫要他做什麽就做什麽,要他吃藥就吃藥,要他下床運動就下床運動。大家齊心協力,保證立太子大典順利舉行。
九月二十九,黃道吉日,諸事大吉。這一天也是欽天監選擇的日子。立太子和太孫的儀式,不比皇帝繼位的儀式差半分,整套流程下來,有上百個要註意的細節。每一個細節,就連走路都有說法,大禮儀都有規定。禮部那些官員都能給你說出一本書來。每一步,每個方位,如何跪拜,如何說話,如何動作,全都有講究。這樣的儀式下來,就是如少齊這樣的壯年男子,也都感覺吃不消,更何況是安王這個即將要死的人。為了預防意外,太醫是隨時準備上場,安王身邊伺候的人和禮官一起真的是架著安王一步步的完成。到了最後,就是走路,安王也是被人架著的。否則他只怕一沾地就要倒下去。
從早上開始,一直到天黑,儀式順利完成。禮部官員最是興奮,這一次大典,足以寫成教科書,當做範例講給後人聽。
至於安王回去後就直接躺下了。就是躺下了,也要躺在東宮裏。安王當天就被接到東宮,而少齊和永芳等人則可以慢一點。畢竟太孫相對於太子來說,責任沒那重,要求也沒那麽嚴格。
永芳抓緊這點時間,和少齊好好的享受,等以後進宮後,可就沒這樣的好日子了。
將近十月,天氣漸冷。兩人卻在花園裏散步說話。找了一個地方坐下來,永芳依偎在少齊懷裏。”恭喜相公。“
少齊摟著永芳,玩笑道:”和娘子同喜。“
永芳自嘲一笑,”相公以後可是做皇帝的人,到那時候後宮可是百花嬌艷,只怕相公那時候不記得我了。“
”說什麽酸話。“少齊在永芳的鼻子上刮了一下,”之前我和皇爺爺談過了,他說大寶很好,好生培養,是個做皇帝的料。我打算等合適的時候就立大寶為太子。“
永芳低著頭,並不覺著高興,”相公決定了,我沒異議。“
少齊聽出永芳的情緒不高,知道永芳在擔心什麽,於是對永芳說道:”別的不敢給你保證,唯一能給你保證的就是,將來我若是還有孩子出生,那一定是從你肚子裏出來的。這話我也和皇爺爺說了,他沒反對。“
永芳猛的擡頭,少齊這話意味著什麽,不言自明。永芳不敢相信,怎麽可能?
少齊卻點頭,道:”兒子多了可不一定是好事。嫡庶之爭,一般人家就罷了,但是對於皇帝來說,這卻是大忌。大寶和二寶都很好,都很健康。以後你再給他們添兩個弟弟,那就沒人敢說閑話。“
”那朝中大臣要你選秀納妃,要你寵幸某某,到時候相公要如何辦?“對男人的話,真的只能聽一半。即便像少齊這樣有責任心的人,永芳覺著最多只能聽七成。剩下三成就要看少齊究竟怎麽做了。
”不會的。後宮就是後宮,若是我要睡哪個女人,我要不要選秀都要被人控制,那做這個皇帝也太沒意思了。那些人若是太閑了,我便將他們打發遠遠的。朝堂需要的是辦事的官員,不是一天到晚盯著皇帝睡哪個女人的官員。“這話少齊說的擲地有聲,似乎此刻他已經成了皇帝。
永芳卻笑了起來,她都忘了少齊是個自主性很強的人,也是個極有主意的人。他做了決定,別人輕易改變不了。而且少齊這話也沒說錯,?p>
日裏關心皇帝睡了誰,不如多關心一下民生?p>
”相公了不起。“永芳拍馬屁。以後等少齊做了皇帝,估計就要更多的拍馬屁。這會先練習好了,免得將來手忙腳亂的。
忍了忍,永芳沒忍住,試探的問道:”相公,當初平姨娘和燁哥兒的事情可是皇上的意思?“
少齊目光深沈,永芳看不明白他的心意。就在永芳以為得不到答案的時候,卻聽到少齊一聲嘆息。
”這件事情你是一直膈應著吧。“
永芳沒吭聲,她的確膈應著。要不是為了孩子,她也不會忍下來。
”當初你被困皇宮,皇爺爺曾讓我做過一個選擇。“
此事以前少齊就提過,那一次永芳沒讓少齊說下去,因為永芳那時候沒勇氣去聽。但是這一次事情塵埃落定,永芳已經有足夠的勇氣去承擔一切。
”不知是什麽選擇,相公可否告訴妾身?“
少齊伸出手摟抱著永芳,”真的要聽。“
永芳點頭,無比堅定。
”那時候咱們只有大寶一個孩子,皇爺爺那時候的身體已經不好,不知什麽時候就……當時就讓我選擇,想要保住你,要麽接受皇爺爺安排的人。我是王府世子,本該還有世子側妃。皇爺爺的意思,就是要賜下兩個女人,直接封為世子側妃。要麽就是雨露均沾,開枝散葉。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辦法能讓你出宮。“
永芳張大了嘴,竟然會是這樣。皇帝有病吧。”那我後來生了二寶後,為何還要……“還要和平姨娘生下兒子。
”我答應了皇爺爺,就沒有反悔的餘地。這是我對皇爺爺的交代。也是對大寶和二寶的保護。我知道你心疼孩子,肯定無法接受孩子被接到宮中教養。“
少齊的潛臺詞就是,要是少齊毀約,不和姨娘開枝散葉的話,那麽永芳就將失去親自教養大寶和二寶的權利。圈圈你個叉叉,死皇帝怎麽還不去死。這一刻永芳對皇帝深恨之。有這麽做祖父的嗎?太過可惡。就算下了一盤很大的棋,要少齊做皇帝,也不至於做到這個程度吧。
少齊緊緊的摟抱著永芳,”放心,事情都過去了。你以後就是皇後,我們的兒子就是太子。沒人再敢傷害你,也沒人敢從你身邊抱走大寶和二寶。“
這話說的沒錯,永芳心裏頭總算好受了一點。
九月二十九立太子,三日後,也就是十月初二,太子過世。太子死的時候,臉上還帶著笑容。顯然他對於自己最後被立為太子很滿意。接著就是發喪。而少齊和永芳一家人也正式搬到東宮。後宮嬪妃死的差不多了,幸存的都是低品位的人。因此永芳搬入東宮後,理所當然的管理起後宮來。
這一年臘月初三,皇帝薨。三日後宋少齊繼位,定年號為平熙,來年便是平熙元年。宋少齊便被世人稱為平熙帝。平熙元年正月,立孫氏為皇後。追封生母賈氏為太後,追封已故太子(安王)為仁孝皇帝。平熙二年,追封潘氏為賢貴妃。至於顧氏,則是沒有任何位份,連帶安王妃這個頭銜也被剝奪。對此,朝堂無人反對。顧氏又不是皇帝的生母,實在是沒必要在這上面啰嗦。而且當初安王被立為太子的時候,安王也從來不曾提起對顧氏的安置。那大家就裝作沒這個人吧。
平熙十年,皇帝立大皇子為太子,明發旨意,昭告天下。
本文正文到此完結,後續將有番外。將從其他人的視角,交代永芳做皇後的事情。也會交代清楚其他人的命運。
------題外話------
終於完結了!
這篇文能寫到現在真的很不容易。當初15萬字,也才400+收藏。編輯都勸我放棄,是所有讀者的支持,讓我堅持下來。從15萬寫到160萬。過程有喜,有苦,有酸,還好一直有你們陪伴。沒你們的支持,元寶絕對堅持不下來。不是矯情,是真心實意的感謝大家!
這篇文開局沒寫好,導致後面也發揮不好。元寶回頭一看,真的有很多不足。是所有的讀者包容元寶,支持元寶堅持了下來,這份感動無言以表。元寶會一直記得這份感動!
元寶鞠躬感謝所有支持正版閱讀的朋友,謝謝你們!你們是最可愛的!
最後為元寶的新坑打個gg,《庶女妖嬈》故事很精彩,更新很穩定。相信元寶的坑品,請收藏支持《庶女妖嬈》!元寶拜謝!
第四卷 番外一 (為470364913賀)
恭喜您獲得一張月票
孟氏正在督促淳哥兒描紅,四五個大丫頭在身邊伺候,雲嬤嬤小聲的陪著孟氏說話。一個小丫頭在外面張頭張腦的,雲嬤嬤放下手中的事情走出去。過了會走進來,在孟氏耳邊到:“太妃,二姑太太又來了。”
宋穎又來了?孟氏嘲諷一笑。
雲嬤嬤道:“太妃,不如奴婢出去將她打發走。”
孟氏擺手,道:“好歹也是王爺的親姑姑,皇上的親妹子,咱們總不能連這點面子都不給。去,將人請到二門花廳,嬤嬤好生招待著。等我督促王爺描紅完畢,然後就過去。”
“是,奴婢這就去招呼。”雲嬤嬤帶著人下去,孟氏照舊陪著淳哥兒寫字。
淳哥兒如今已經有了郡王爵位,雖然還沒成年,但是他的一言一行都是以做一個好的王爺來要求自己。因為淳哥兒成為郡王,昔日的孟二奶奶自然也就成了太妃。在王府的輩分一下子就上去了。
淳哥兒聽到動靜,擡起頭來,看著孟氏,“母妃,二姑姑又是來求母妃的嗎?”
“王爺,你安心讀書就好,外面的事情你還小,自有母妃替你料理。你要知道,咱們娘兩能有今日,全是皇後和皇上開恩,你可不能辜負了皇上和皇後的期望。”
淳哥兒點頭,“母妃放心,我曉得的。”當年京城大亂,那時候淳哥兒都是六歲的孩子了,早就記事了。大人們的議論他都記在心裏,雖然別人都說他的父親是暴病身亡,其實他心裏知道那只是皇上為了臉面,為了他們母子的將來故意這麽說的。要不是皇上和皇後,他們母子如今就是亂臣賊子之後,只怕連吃飯都成問題。因此淳哥兒很聽話,只要是皇上和皇後吩咐的事情,他都會好好做。皇後讓他好好讀書,不可做一個紈絝王爺,他就乖乖的好好讀書,不用人督促,他自己就知道努力。雖然讀書很辛苦,但是他也從其中找到了樂趣,他不用考科舉,所以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花費在詩詞歌賦上面。如今他在皇家已經小有才名。上次皇後千壽,他還做了兩首詩詞敬上,皇後很高興,狠狠的誇了他。這更給了他動力。
孟氏的心裏頭卻想的更多。皇帝給淳哥兒的封號是“敦”,取自於敦厚,皇帝的意思她比誰都明白。也因此自從分了府後,她一直嚴格管束著郡王府的人,不準任何人仗著王府的勢,在外面胡作非為。就是她的娘家,她也是嚴格要求。因為沒有人比她更清楚,淳哥兒的這個王位來的多麽的不容易。她不允許任何人敗壞了淳哥兒的前程。
到如今,孟氏特別感激當初她的選擇,她當初也有猶豫過,幸好最終她站在了皇後身邊,選擇了相信皇後,如此才有了今天。孟氏看了眼淳哥兒,心中安慰,淳哥兒懂事,她很放心。但是淳哥兒年齡漸漸大了,她必須防著那起子攀高枝的人算計淳哥兒。
看來下次進宮請安的時候,她可以試著和皇後提提,應該可以先給淳哥兒相看相看,給淳哥兒挑個合適的王妃回來。想到進宮,就想到皇後,孟氏心裏是羨慕的,也是佩服的。
皇帝繼位這麽多年了,後宮有位份的女人楞是沒增加一個。當初他們剛進宮的時候是什麽樣子,如今後宮還是什麽樣子,這麽多年下來,就只有那麽小貓兩三只。皇帝竟然也準許了。果然皇後本事了得,這一點當年在王府的時候她就知道了。若是當初她有皇後一半的本事,怕是事情又有不同吧,說不定淳哥兒如今還有父親。
皇後是有福氣的,進宮後沒兩年又懷孕,生下一個兒子。過後幾年又生下一個女兒。三子一女,誰也越不過皇後。就是皇後的娘家,武昌伯府,也因為皇後一門殊榮。從武昌伯變成了武昌侯。原本武昌伯府的爵位五代而斬,到如今已經是第四代,皇後的親大哥就是第五代。如今因為皇後,武昌伯成了武昌侯,皇後的大哥百年之後,子孫後代還能承襲爵位三代。真正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想想當初皇帝繼位,過了孝期後,朝臣就開始上奏本,讓皇帝選秀,冊立後妃,繁衍子嗣。第一次,皇帝以國事忙為借口躲了過去。過了兩年,朝臣們又提起此事,皇帝依舊以各種理由推脫。結果就有人將矛頭指向皇後,說皇帝專寵皇後,是取禍之道,又說皇後善妒不賢良,還說皇帝子嗣少,於國家不利。
皇帝震怒,說皇後育有三子,三子皆是嫡子,何來子嗣少,何來於國家不利。亂了嫡庶那才是真的於國家不利。又反問是不是朝臣們見不慣皇帝有三個嫡子,所以故意想要往後宮塞人,打算謀害嫡子,想要取而代之。皇上這個指控十分的嚴重,朝臣們紛紛下跪口稱不敢。
接著皇上又說,皇後是正宮皇後,是皇上的結發妻子。寵愛結發妻子有什麽不對。難道要寵妾滅妻才叫對嗎?是不是朝臣們在家裏也都是寵妾滅妻,混亂嫡庶,以庶代嫡,任由庶子謀害嫡子?任由妾侍謀害正妻?
朝臣們自然口稱不敢,說絕對不敢亂了倫常,不敢做出寵妾滅妻的事情來。
皇上就說,既然你們也知道那是亂了倫常,那為什麽還要求皇帝去寵妾滅妻。莫非你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虛師太的事情太嚴重,嚴重到影響了伯爵府子孫前程,老太太對她有點不滿和怨言也能理解。畢竟大家立場不同,想的問題也不同。
”老太太這些年也不容易。“永芳小聲的說了這麽一句。對於老太太,永芳心裏頭是感激的。同樣對於靜虛師太,永芳心裏也是感激不盡。也因此她希望這兩位老人都能好好的。放下彼此的心結,愉快的度過晚年。
靜虛師太長嘆一聲,拍著永芳的手,道:”你說的不錯。那麽大的一份家業,大哥去的早,全都壓在她一個女人身上。稍微軟弱一點都不行,這些年也是難為她了。兩個兒子都不太成器,如今聽說永禮倒是不錯。“
永芳笑著點頭,說到這個,永芳也很高興。”大哥的確很不錯。如今在吏部歷練,等過個兩三年,或許就要謀求外放。“正牌子進士出身,又是伯爵府嫡長孫,只要不犯政治上的錯誤,前程絕對看好。
”那就好,那就好。“靜虛師太少有的激動。她畢竟出自伯爵府,自然希望伯爵府一切都好,越來越好。
自此,靜虛師太便在皇家別院住了下來。華春忙著給皇帝調養身體,靜虛師太則是每日跟上班似地,準時去皇帝那裏講習佛法,又準時出來,絕對不會多留一刻鐘。皇帝都快死了,在死之前能夠看到心頭那顆朱砂痣,已經可以說是滿足了他的心願。再多的要求,那就是癡心妄想。
外面的好消息也很多。七月十五五王爺叛亂,到七月二十五平叛,前後十天。但是這十天內死的人數以萬計。尤其是宗親貴族,在這一次死傷慘重。皇帝得知具體的死亡名單和數字後,當時就吐了一口血,接著昏迷過去。要不是華春之前為皇帝調養了身體,只怕皇帝這次真的要死翹翹了。同上一次一樣,華春給皇帝紮針,或許是因為見了靜虛師太,皇帝的求生意志強烈,因此這次昏迷沒有上次嚴重。紮完了針,皇帝就醒了過來。醒來後皇帝傳旨,要追封那些過世的皇族宗親,若是家族人口沒死絕,找出嫡出的子孫來封爵。若是死絕了,就從別的房頭過繼一個,總之不能讓犧牲在這場災難中的宗室斷了根。至於五王爺死一萬次也難消皇帝心頭之恨。先是貶為庶民,接著除籍,然後下令淩遲。
這話一出,朝堂嘩然。關鍵不在除籍,而是淩遲。本朝開國有感於前朝的嚴刑峻法逼迫老百姓活不下去。因此本朝太祖開國的時候,就明文規定廢除淩遲,包括各種肉刑。比如割鼻,挖眼之類的嚴酷刑法全都廢除。如今皇帝氣得糊塗了,要對一個曾經的王爺施以淩遲,而這人還是皇帝的兒子,史書上會怎麽記載?除了對皇帝討伐之外,他們這些做臣子的也會被討伐。只能說臣子無能,不能勸解皇帝,才讓皇帝昏聵到對兒子實施淩遲。史筆如刀啊,大家做官不就是為了身前利,身後名。又怎麽可能答應皇帝這種昏了頭的決定。因此所有朝臣反對。不過就是處死,辦法多了去了,白綾,匕首,毒藥,絞刑,斬首,樣樣都可以,就是不能淩遲。明著反對太祖定下的規矩,這個壞頭開不得。要不然後面的皇帝有樣學樣,對大臣也這麽幹,那大家還要不要做官了。反正你皇帝再大,也大不過太祖的規矩,大家這麽對著幹吧,不怕皇帝廷杖。廷杖還更好,立馬就出名了,那多實惠。大臣們可是眼巴巴的求著皇帝廷杖的,趕緊廷杖吧,皇帝成了昏君,大臣就成了名臣。性命還無恙,這種一本萬利的買賣,不幹就是傻子。
大臣的們的心思皇帝門清,可是皇帝那口氣不出,皇帝就不爽。皇帝不爽,那大家也別想爽快。可是事情不能這樣膠結,總要有個解決的辦法吧。
辦法沒有,消息倒是有一個。少齊從京城帶來一個消息,五王爺死了。人一死,萬事皆了,總不能舀屍體來淩遲吧。朝臣們松口氣的同時又有點失望,五王爺死的太不是時候了,怎麽著也該等到皇帝廷杖後才死啊!大家都做好了留名青史的準備了,結果主角不配合,直接給你來個一死了之,真是死的不是時候。
皇帝也很不痛快,老五那個豬狗不如的東西,怎麽能就這麽死了,皇帝心裏那口氣還沒出了。於是皇帝多疑的性子就開始發揮作用了,很是懷疑少齊。不會是少齊故意讓五王爺死的吧。少齊指天發誓,五王爺本身就要死,不死也得死,跟他半點關系就沒有。當初少齊帶兵進京城,五王爺先是負隅頑抗,接著萬念俱灰,刎頸自殺。卻被下人救了下來。少齊一開始要太醫全力救治,總算勉強救活。後來得知朝堂因為如何處置五王爺的事情都吵翻了,好嘛,少齊是一句話沒說。只是在謀士面前表達了一下對朝局的擔心。於是謀士心領神會,稍微暗示了一下太醫。太醫自然心知肚明。於是五王爺很快就死了,傷重覆發而死,死的不能再死。
也因此少齊完全可以理直氣壯的在皇帝面前說五王爺的死和他沒關系。他連嘴皮子都沒動一下,再怎麽懷疑也不能懷疑到他頭上。
皇帝一口氣出不來,於是就要對從逆人員嚴肅處理。該殺頭的殺頭,該抄家的抄家,該流放的流放。經過此事,京城勳貴起起落落,幾家歡喜幾家愁。
等將該處置的人員都處置完畢後,被損毀的皇宮也收拾的七七八八。因為當天的一場大雨,皇宮幾處主殿群落完整無損。火燒的主要是西北邊的一些建築群落,不算太要緊。皇帝帶著大臣禁衛浩浩蕩蕩的啟程回京。少齊最為主要成員,自然是要時時跟在皇帝身前,半點不得閑。
不過少齊在回京之前總算是抽出時間來和永芳見了一次。整整過了十多天,永芳這才見到少齊。兩人都很激動,永芳顯得外放一點,而少齊則比較內斂。少齊時間有限,外面還有很多事情等著他處理,不能多留。永芳有很多話要和少齊說,可是得知時間有限後,永芳卻不知道該說什麽才好。
最後兩人坐在一起,永芳依偎在少齊懷裏,兩個看著夕陽,說著家常。大寶如何,二寶如何,靜虛師太如何。至於朝堂,至於皇帝,至於外面的大事一概不說。這樣的相處顯得輕松又溫馨,讓少齊緊繃了十幾天的神經也跟著放松下來。永芳見少齊睡著了,保持著礀勢和少齊相互靠著。看看這個男人一聲風塵,滿臉胡子渣渣,臉頰瘦削,皮膚黝黑,五官猶如刀刻一般。即便是在睡夢中,男人的眉頭也是皺起來的。
等少齊睡熟之後,永芳便將李萬三叫來問話。李萬三見屋中情形楞了下,永芳笑道:”不要緊。世子爺太累了,這會放松下來,讓他好好睡一覺。咱們說話小聲點,他不會醒來的。“
李萬三點頭明白。
永芳要問的是安王和少峰的情形。李萬三告訴永芳,安王在七月十六這一日就醒來了。得知月姨娘被侮辱,後又被少峰殺了,當時氣得差點又昏迷過去。安王指著少峰大罵,少峰就和安王對罵。少峰這人很混賬,很不著調,但是還沒豬狗不如到對安王動手。就是給他刀子,他也沒弒父的勇氣。少峰的辦法就是將安王看守起來。至於少鴻,也只是受了點皮肉之苦。
五王爺那裏,因為少峰的靠攏也就沒對安王動手,如此安王因為少峰便保住了一條性命。
後來少齊進京,過後少峰‘暴病身亡’,至於是什麽病,沒人會去追究。關鍵在於少峰必須死,他死了少齊還可以遮掩一二,只說暴病身亡。他要是不死,皇帝就一定會清算他從逆之罪。那麽少峰的下場更慘。少齊如此做,一方面兩人是兄弟,另外一方面也是為孟二奶奶和淳哥兒著想。要是淳哥兒有一個亂臣賊子的父親,那麽淳哥兒這輩子算是徹底完了。
即便少齊真的做了皇帝,少齊也不能推翻開成帝對這次事件的定性。亂臣賊子就是亂臣賊子,不過是罪名輕重的問題,而不是誰無辜不無辜的問題。所以為了大家,為了淳哥兒,為了安王府,少峰死得其所。
永芳沒有追問細節。細節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永芳嘆息一聲,少峰就這麽死了,還真是便宜了他。但是永芳也很清楚,這是最好的結局。永芳得了消息後,就讓常嬤嬤去和孟二奶奶說一聲。這十多天來,孟二奶奶晚晚睡不好,就是糾結著京城的局勢。如今少峰這個禍害死了,想來孟二奶奶也能出口氣。
孟二奶奶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意外的顯得很平靜。哦了一聲,然後說了聲感謝大嫂的話,就將常嬤嬤打發了出去。孟二奶奶將自己關在屋裏坐了半個時辰,半個時辰後紅著眼睛出來,交代一番。所有二房的人都換下顏色鮮亮的衣服,全都穿上孝服。如今人在別院,不方便置辦靈堂,但是該做的也要做。
孟二奶奶抱著淳哥兒,神色平靜。人死了也好,總比活著禍害人要強。如今就剩下孤兒寡母,想來少齊和永芳也會善待他們兩母子。淳哥兒的將來也有所保障。在無人的地方,孟二奶奶暢快的笑了一回,笑夠後,在人前她就是正兒八經死了丈夫的女人,悲傷無措可憐。這輩子跟著兒子過,其實也挺好的。
七月二十九這一天,皇帝啟程回京。八月一日大朝會,明旨下發對所有從逆人員的處置決定。至於首犯五王爺,除籍,鞭屍一百。這是皇帝和大臣們討價還價的結果。本朝太祖又沒有規定不能鞭屍,於是皇帝就鉆了這個空子。至於五王爺一脈的人,兒子全部處死,孫子輩的全部貶為庶民。女眷絕大部分處死,留下幾個人照顧孫子輩。
按理說處決犯人之後,就該是賞有功之臣。少齊算是首功,更應該重重的賞。可是皇帝並沒有下旨賞賜,這就讓大臣們疑惑了。皇帝借口身體不行,過了初一的大朝會就請假不上朝。皇帝身體不好也是事實。
而且除了賞賜有功之臣外,最為要緊的就是立太子。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來皇帝沒多少活頭了,要是再不立太子,那可是禍亂之源。五王爺為什麽造反,不就是想做皇帝。要是皇帝早點立太子,五王爺未必會造反,皇上也就不用死那麽多兒子孫子曾孫子。
五王爺這次叛亂,諸位皇子幾乎死絕了。年齡大的就剩下安王一個。年齡小的也就剩下十三皇子和十五皇子。安王那身體只怕連皇帝都不如。偌大一個國家,總不能立一個短命鬼皇帝。大臣們自動的排除了安王。於是目光就落在了十三皇子和十五皇子。
丁家這下子鬧騰起來了,女婿有可能做皇帝,這是多麽美好的事情。丁家發動所有能夠發動的力量,勢要讓十三皇子坐上皇帝寶座。就是丁晚晴也不安分,整日裏往各家勳貴串門,其目的不言自明。至於十五皇子,他的出身和十三皇子比起來更是不如,加上他最小,沒人看好他。於是十三皇子就成為太子的最熱門人選。一時間皇帝那裏,全是各種請立太子的奏折,大家異口同聲請立十三皇子為太子。
皇帝一本都沒看,只問了句湯福,”內閣可有人上本請立太子?“
”還不曾有。“
皇帝暗罵一句老狐貍。內閣大佬們不動,皇帝可等不及了,他這身體說不定什麽時候一口氣沒上來就死了,到時候朝中定會大亂,那他這些年的安排豈不是白費了。於是皇帝先是召內閣成員談話,談話內容不知,總之肯定是和立太子有關。接著皇帝又召派湯福去安王府看望安王爺,又將少齊召進宮說話。說話內容同樣不知。
永芳心裏淡定的很,皇帝的意圖她已經猜測出來,如今要等的就是看皇帝何時立儲。不過看看少齊,這位未來要做皇帝的人,比永芳還淡定,每天該做什麽就做什麽。要嗎就在皇宮,要麽就在三大營,要麽就在安王府。和以往的無數個日日夜夜相比較而言,真的沒區別。但是真要說區別還是有,安王府的守衛增加了,有很多生面孔。少齊身邊明面上的侍衛也增加了,有好幾個華春告訴她,全都是一流高手。而且華春還打探出,暗地裏的守衛不小二十個。分三班跟著少齊,確保少齊不會出現任何危險。
永芳迥然,這些人什麽身份?是皇帝的暗衛嗎?看來皇帝真的很看重少齊,是非要立少齊為太孫,這世上除了死亡,誰也擋不住皇帝的決定。
八月二十八,皇帝上朝。面對洶湧的朝臣們,面對請立十三皇子為太子的呼聲,皇帝視而不見。直接將他的決定拋了出來。當朝臣們聽到立安王為太子的時候,傻了。安王名分上是活在世上的皇子裏面最為年長的,母族身份高貴,妻族身份也很厲害,立他為太子,在大義名分上半點問題都沒有。可是安王那身體能行嗎?就安王那樣,只怕皇帝還活著,安王就死翹翹了。
結果還沒等丁大人那派人馬出言反對,主要是不好措辭,總不能直接說安王要死了吧。內閣首輔表態了,支持皇帝的決定,皇帝的決定正確無比。緊接著內閣其他成員也都紛紛表態支持。擁立十三皇子的人都傻眼了,這是什麽狀況。
接下來又是一個重磅炸彈,不僅要立太子,還要立太孫,立宋少齊為太孫,理所當然。如此,眾人才明白皇帝的這盤棋原來重點是在宋少齊身上。宋少齊好啊,比安王靠譜多了,身體健康不說,最重要的以他的能力完全勝任皇帝這份工作。
好嘛,原來皇帝下了很大一盤棋,聰明的人很快就反應過來了。皇帝這盤棋都下到最後幾步了,絕對沒有翻盤的機會。反對有什麽用?安王名分上好無異議,比十三皇子好多了。加上又立了太孫,即便安王立即死了,也沒關系。
朝堂通過皇帝立太子和太孫的決議,緊接著便明發旨意,昭告天下。欽天監選日子舉行立太子和太孫大典,務必盡快。禮部全權操辦立太子和太孫大典,務必每一個步驟都符合禮儀。務必讓安王和少齊的身份名正言順,絕無異議。
永芳得知少齊被立為太孫的消息,表情很平靜。早就知道的事情,實在是激動不起來。反觀少齊,這人也很平靜,雖然沒人的時候,尤其是在床上的時候也激動了兩把,但是在人前,那絕對是半點錯誤,半點激動也無。還一再口口聲聲的說他的德行不足以成為太孫。誰會當真,只當他是必要的謙虛罷了。這個大家都懂,總是要謙虛一下的。
再看安王,被天下掉下來的餡餅砸中,那種激動心情難以言表。永芳看著,生怕他激動過頭了,沒撐到立太子大典就沒了。顯然和她這麽想的人不止一個。從明發旨意那天開始,三個太醫常駐安王府(等立太子大典過後,方能搬進東宮),名貴藥材流水一樣送到安王府來。什麽百年人參,靈芝,雪蓮,什麽補身體就用什麽。至於用了大補之物後,安王還能不能撐住,估計沒多少人關心。唯一需要保證的就是安王要活到大典舉行之後才能死。就是只剩一口氣,也要死在大典上面。
估計安王也清楚自己的使命,反正遲早都是要死的,不如死的更尊榮,更名譽,更加光輝。以太子身份下葬和以親王身份下葬,那絕對是兩個待遇。就是史書上的待遇都是天差地別的。安王很配合太醫,太醫要他做什麽就做什麽,要他吃藥就吃藥,要他下床運動就下床運動。大家齊心協力,保證立太子大典順利舉行。
九月二十九,黃道吉日,諸事大吉。這一天也是欽天監選擇的日子。立太子和太孫的儀式,不比皇帝繼位的儀式差半分,整套流程下來,有上百個要註意的細節。每一個細節,就連走路都有說法,大禮儀都有規定。禮部那些官員都能給你說出一本書來。每一步,每個方位,如何跪拜,如何說話,如何動作,全都有講究。這樣的儀式下來,就是如少齊這樣的壯年男子,也都感覺吃不消,更何況是安王這個即將要死的人。為了預防意外,太醫是隨時準備上場,安王身邊伺候的人和禮官一起真的是架著安王一步步的完成。到了最後,就是走路,安王也是被人架著的。否則他只怕一沾地就要倒下去。
從早上開始,一直到天黑,儀式順利完成。禮部官員最是興奮,這一次大典,足以寫成教科書,當做範例講給後人聽。
至於安王回去後就直接躺下了。就是躺下了,也要躺在東宮裏。安王當天就被接到東宮,而少齊和永芳等人則可以慢一點。畢竟太孫相對於太子來說,責任沒那重,要求也沒那麽嚴格。
永芳抓緊這點時間,和少齊好好的享受,等以後進宮後,可就沒這樣的好日子了。
將近十月,天氣漸冷。兩人卻在花園裏散步說話。找了一個地方坐下來,永芳依偎在少齊懷裏。”恭喜相公。“
少齊摟著永芳,玩笑道:”和娘子同喜。“
永芳自嘲一笑,”相公以後可是做皇帝的人,到那時候後宮可是百花嬌艷,只怕相公那時候不記得我了。“
”說什麽酸話。“少齊在永芳的鼻子上刮了一下,”之前我和皇爺爺談過了,他說大寶很好,好生培養,是個做皇帝的料。我打算等合適的時候就立大寶為太子。“
永芳低著頭,並不覺著高興,”相公決定了,我沒異議。“
少齊聽出永芳的情緒不高,知道永芳在擔心什麽,於是對永芳說道:”別的不敢給你保證,唯一能給你保證的就是,將來我若是還有孩子出生,那一定是從你肚子裏出來的。這話我也和皇爺爺說了,他沒反對。“
永芳猛的擡頭,少齊這話意味著什麽,不言自明。永芳不敢相信,怎麽可能?
少齊卻點頭,道:”兒子多了可不一定是好事。嫡庶之爭,一般人家就罷了,但是對於皇帝來說,這卻是大忌。大寶和二寶都很好,都很健康。以後你再給他們添兩個弟弟,那就沒人敢說閑話。“
”那朝中大臣要你選秀納妃,要你寵幸某某,到時候相公要如何辦?“對男人的話,真的只能聽一半。即便像少齊這樣有責任心的人,永芳覺著最多只能聽七成。剩下三成就要看少齊究竟怎麽做了。
”不會的。後宮就是後宮,若是我要睡哪個女人,我要不要選秀都要被人控制,那做這個皇帝也太沒意思了。那些人若是太閑了,我便將他們打發遠遠的。朝堂需要的是辦事的官員,不是一天到晚盯著皇帝睡哪個女人的官員。“這話少齊說的擲地有聲,似乎此刻他已經成了皇帝。
永芳卻笑了起來,她都忘了少齊是個自主性很強的人,也是個極有主意的人。他做了決定,別人輕易改變不了。而且少齊這話也沒說錯,?p>
日裏關心皇帝睡了誰,不如多關心一下民生?p>
”相公了不起。“永芳拍馬屁。以後等少齊做了皇帝,估計就要更多的拍馬屁。這會先練習好了,免得將來手忙腳亂的。
忍了忍,永芳沒忍住,試探的問道:”相公,當初平姨娘和燁哥兒的事情可是皇上的意思?“
少齊目光深沈,永芳看不明白他的心意。就在永芳以為得不到答案的時候,卻聽到少齊一聲嘆息。
”這件事情你是一直膈應著吧。“
永芳沒吭聲,她的確膈應著。要不是為了孩子,她也不會忍下來。
”當初你被困皇宮,皇爺爺曾讓我做過一個選擇。“
此事以前少齊就提過,那一次永芳沒讓少齊說下去,因為永芳那時候沒勇氣去聽。但是這一次事情塵埃落定,永芳已經有足夠的勇氣去承擔一切。
”不知是什麽選擇,相公可否告訴妾身?“
少齊伸出手摟抱著永芳,”真的要聽。“
永芳點頭,無比堅定。
”那時候咱們只有大寶一個孩子,皇爺爺那時候的身體已經不好,不知什麽時候就……當時就讓我選擇,想要保住你,要麽接受皇爺爺安排的人。我是王府世子,本該還有世子側妃。皇爺爺的意思,就是要賜下兩個女人,直接封為世子側妃。要麽就是雨露均沾,開枝散葉。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辦法能讓你出宮。“
永芳張大了嘴,竟然會是這樣。皇帝有病吧。”那我後來生了二寶後,為何還要……“還要和平姨娘生下兒子。
”我答應了皇爺爺,就沒有反悔的餘地。這是我對皇爺爺的交代。也是對大寶和二寶的保護。我知道你心疼孩子,肯定無法接受孩子被接到宮中教養。“
少齊的潛臺詞就是,要是少齊毀約,不和姨娘開枝散葉的話,那麽永芳就將失去親自教養大寶和二寶的權利。圈圈你個叉叉,死皇帝怎麽還不去死。這一刻永芳對皇帝深恨之。有這麽做祖父的嗎?太過可惡。就算下了一盤很大的棋,要少齊做皇帝,也不至於做到這個程度吧。
少齊緊緊的摟抱著永芳,”放心,事情都過去了。你以後就是皇後,我們的兒子就是太子。沒人再敢傷害你,也沒人敢從你身邊抱走大寶和二寶。“
這話說的沒錯,永芳心裏頭總算好受了一點。
九月二十九立太子,三日後,也就是十月初二,太子過世。太子死的時候,臉上還帶著笑容。顯然他對於自己最後被立為太子很滿意。接著就是發喪。而少齊和永芳一家人也正式搬到東宮。後宮嬪妃死的差不多了,幸存的都是低品位的人。因此永芳搬入東宮後,理所當然的管理起後宮來。
這一年臘月初三,皇帝薨。三日後宋少齊繼位,定年號為平熙,來年便是平熙元年。宋少齊便被世人稱為平熙帝。平熙元年正月,立孫氏為皇後。追封生母賈氏為太後,追封已故太子(安王)為仁孝皇帝。平熙二年,追封潘氏為賢貴妃。至於顧氏,則是沒有任何位份,連帶安王妃這個頭銜也被剝奪。對此,朝堂無人反對。顧氏又不是皇帝的生母,實在是沒必要在這上面啰嗦。而且當初安王被立為太子的時候,安王也從來不曾提起對顧氏的安置。那大家就裝作沒這個人吧。
平熙十年,皇帝立大皇子為太子,明發旨意,昭告天下。
本文正文到此完結,後續將有番外。將從其他人的視角,交代永芳做皇後的事情。也會交代清楚其他人的命運。
------題外話------
終於完結了!
這篇文能寫到現在真的很不容易。當初15萬字,也才400+收藏。編輯都勸我放棄,是所有讀者的支持,讓我堅持下來。從15萬寫到160萬。過程有喜,有苦,有酸,還好一直有你們陪伴。沒你們的支持,元寶絕對堅持不下來。不是矯情,是真心實意的感謝大家!
這篇文開局沒寫好,導致後面也發揮不好。元寶回頭一看,真的有很多不足。是所有的讀者包容元寶,支持元寶堅持了下來,這份感動無言以表。元寶會一直記得這份感動!
元寶鞠躬感謝所有支持正版閱讀的朋友,謝謝你們!你們是最可愛的!
最後為元寶的新坑打個gg,《庶女妖嬈》故事很精彩,更新很穩定。相信元寶的坑品,請收藏支持《庶女妖嬈》!元寶拜謝!
第四卷 番外一 (為470364913賀)
恭喜您獲得一張月票
孟氏正在督促淳哥兒描紅,四五個大丫頭在身邊伺候,雲嬤嬤小聲的陪著孟氏說話。一個小丫頭在外面張頭張腦的,雲嬤嬤放下手中的事情走出去。過了會走進來,在孟氏耳邊到:“太妃,二姑太太又來了。”
宋穎又來了?孟氏嘲諷一笑。
雲嬤嬤道:“太妃,不如奴婢出去將她打發走。”
孟氏擺手,道:“好歹也是王爺的親姑姑,皇上的親妹子,咱們總不能連這點面子都不給。去,將人請到二門花廳,嬤嬤好生招待著。等我督促王爺描紅完畢,然後就過去。”
“是,奴婢這就去招呼。”雲嬤嬤帶著人下去,孟氏照舊陪著淳哥兒寫字。
淳哥兒如今已經有了郡王爵位,雖然還沒成年,但是他的一言一行都是以做一個好的王爺來要求自己。因為淳哥兒成為郡王,昔日的孟二奶奶自然也就成了太妃。在王府的輩分一下子就上去了。
淳哥兒聽到動靜,擡起頭來,看著孟氏,“母妃,二姑姑又是來求母妃的嗎?”
“王爺,你安心讀書就好,外面的事情你還小,自有母妃替你料理。你要知道,咱們娘兩能有今日,全是皇後和皇上開恩,你可不能辜負了皇上和皇後的期望。”
淳哥兒點頭,“母妃放心,我曉得的。”當年京城大亂,那時候淳哥兒都是六歲的孩子了,早就記事了。大人們的議論他都記在心裏,雖然別人都說他的父親是暴病身亡,其實他心裏知道那只是皇上為了臉面,為了他們母子的將來故意這麽說的。要不是皇上和皇後,他們母子如今就是亂臣賊子之後,只怕連吃飯都成問題。因此淳哥兒很聽話,只要是皇上和皇後吩咐的事情,他都會好好做。皇後讓他好好讀書,不可做一個紈絝王爺,他就乖乖的好好讀書,不用人督促,他自己就知道努力。雖然讀書很辛苦,但是他也從其中找到了樂趣,他不用考科舉,所以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花費在詩詞歌賦上面。如今他在皇家已經小有才名。上次皇後千壽,他還做了兩首詩詞敬上,皇後很高興,狠狠的誇了他。這更給了他動力。
孟氏的心裏頭卻想的更多。皇帝給淳哥兒的封號是“敦”,取自於敦厚,皇帝的意思她比誰都明白。也因此自從分了府後,她一直嚴格管束著郡王府的人,不準任何人仗著王府的勢,在外面胡作非為。就是她的娘家,她也是嚴格要求。因為沒有人比她更清楚,淳哥兒的這個王位來的多麽的不容易。她不允許任何人敗壞了淳哥兒的前程。
到如今,孟氏特別感激當初她的選擇,她當初也有猶豫過,幸好最終她站在了皇後身邊,選擇了相信皇後,如此才有了今天。孟氏看了眼淳哥兒,心中安慰,淳哥兒懂事,她很放心。但是淳哥兒年齡漸漸大了,她必須防著那起子攀高枝的人算計淳哥兒。
看來下次進宮請安的時候,她可以試著和皇後提提,應該可以先給淳哥兒相看相看,給淳哥兒挑個合適的王妃回來。想到進宮,就想到皇後,孟氏心裏是羨慕的,也是佩服的。
皇帝繼位這麽多年了,後宮有位份的女人楞是沒增加一個。當初他們剛進宮的時候是什麽樣子,如今後宮還是什麽樣子,這麽多年下來,就只有那麽小貓兩三只。皇帝竟然也準許了。果然皇後本事了得,這一點當年在王府的時候她就知道了。若是當初她有皇後一半的本事,怕是事情又有不同吧,說不定淳哥兒如今還有父親。
皇後是有福氣的,進宮後沒兩年又懷孕,生下一個兒子。過後幾年又生下一個女兒。三子一女,誰也越不過皇後。就是皇後的娘家,武昌伯府,也因為皇後一門殊榮。從武昌伯變成了武昌侯。原本武昌伯府的爵位五代而斬,到如今已經是第四代,皇後的親大哥就是第五代。如今因為皇後,武昌伯成了武昌侯,皇後的大哥百年之後,子孫後代還能承襲爵位三代。真正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想想當初皇帝繼位,過了孝期後,朝臣就開始上奏本,讓皇帝選秀,冊立後妃,繁衍子嗣。第一次,皇帝以國事忙為借口躲了過去。過了兩年,朝臣們又提起此事,皇帝依舊以各種理由推脫。結果就有人將矛頭指向皇後,說皇帝專寵皇後,是取禍之道,又說皇後善妒不賢良,還說皇帝子嗣少,於國家不利。
皇帝震怒,說皇後育有三子,三子皆是嫡子,何來子嗣少,何來於國家不利。亂了嫡庶那才是真的於國家不利。又反問是不是朝臣們見不慣皇帝有三個嫡子,所以故意想要往後宮塞人,打算謀害嫡子,想要取而代之。皇上這個指控十分的嚴重,朝臣們紛紛下跪口稱不敢。
接著皇上又說,皇後是正宮皇後,是皇上的結發妻子。寵愛結發妻子有什麽不對。難道要寵妾滅妻才叫對嗎?是不是朝臣們在家裏也都是寵妾滅妻,混亂嫡庶,以庶代嫡,任由庶子謀害嫡子?任由妾侍謀害正妻?
朝臣們自然口稱不敢,說絕對不敢亂了倫常,不敢做出寵妾滅妻的事情來。
皇上就說,既然你們也知道那是亂了倫常,那為什麽還要求皇帝去寵妾滅妻。莫非你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